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峡谷,由科罗拉多河用600万年的光阴一点点切割而成,凤凰网的记者来到科罗拉多大峡谷,记录了此行的见闻:
科罗拉多河穿过峡谷。大峡谷地质特征明显,可以说是一部活的地质百科全书,早在1857年, 美国地质学家、探险家约翰-纽百利就曾考察过此地,当时他感慨道:“据我们所知,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像大峡谷这样,展示给我们这么多地质结构的秘密。”

美国作家约翰·缪尔(John Muir)1890年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,“不管你走过多少路,看过多少名山大川,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,另一个星球。”此言不虚。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自然的奇迹,到了这里,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,抑或是人类在大自然造物主面前的渺小。站在峡谷边缘,你会惊异这片土地怎么就被鬼斧神工 地掰开在你面前,露出里面斑斓的层层断面。峭壁下的深渊深不可测,尽管有护栏围着,但是来自那深渊的魔力仍然让人胆寒,不敢正视。你会疑心自己到了地狱门 口,而冥王正笑着端详下一个猎物。或者你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,孤单单地把整个世界抛在了身后。它带给你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慑,所谓人类的历史,时间的流逝,在这道鸿沟面前似乎也只能归于一粒沙尘。

难怪有位美国作家说,“我来这里时还是无神论者,离开时却变成虔诚的信徒了。”确实,这样雄伟险峻的大峡谷突兀地横亘在人面前,实在很难让人用常规的理由 解释它的存在。很多人难以抵挡一探究竟的诱惑,选择骑骡子或骑马去谷底闯荡一遭。如果真的下到谷底,就会发现这里又是另一片天地。在“地狱”深处,也未必 就要忍受无间的痛苦。你体验的不过是当年西部牛仔驰骋荒原的生活。美国西部片里常出现的牛仔骑马挎枪,起码飞奔在寸草不生的红土地上的情景就是当年大峡谷 地区的写照。很多西部片都还在这里取景,因为这里的西部风情最纯粹。 现在这里烈日依旧,红土犹存,只是牛仔都换作了游客。不管说什么都无法代替亲身的体会,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留待每个人自己去发掘的体验。有人说在这里每个人 都能与自我面对,或许真是这样的。

迎面来了一个骡队,骑在骡上的游客看似威风,脸上多少还是有些紧张。因为骡队必须和步行者共享同一条山路,所有的骡子都被训练得贴着悬崖边走,让步行者走 在靠近崖壁的一侧。这样的好处是,万一骡子发飙,不至于将行人直接挤下山去。四条腿的骡子经过每天上下峡谷绝壁的训练,比我们这些偶尔为之的行人走得稳健 得多。骑骡子进峡谷有个好玩且实用的规矩。预订的客人经常会在最后一秒钟被道路的险峻吓怕,到了悬崖边,带队的会最后问一下各位是否准备完毕。只要骡子还 没有走下山道,还可以要求全价退票。但一旦进入峡谷,哪怕才几步路再改主意,尽可以下骡子走人,钱是不会退的。

雨越下越大,路也变得泥泞,雨水顺着领口灌进去。考虑到必须在同样的气候里 返回,我们的雄伟计划在3公里处告一段落。大峡谷另一个迷人之处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。走上坡路没多久腿就灌了铅。抬头看看挂在云中的小路, 不由得有些丧失信心。领队很幽默:“别担心,你们一定能上去。惟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把后面那只脚搬到前面去。”一步步,终于筋疲力尽地爬上了崖顶, 却发现这里云开雾散。
回到旅馆,洗个澡,换下一身泥泞。舒服地沿着崖边的路走去El Tower的餐厅。最后一缕夕阳斜照在大峡谷中,几处红得仿佛渗血的山崖嵌在依然黯淡的 深谷(国际酒店) 中。几只体态硕大的乌鸦展开翅膀在崖下盘旋。目光随着鸟儿缓缓掠过深谷,夕阳落山,大峡谷渐渐没入夜幕。沿着游客散尽的小径走去,山风拂面,周围却一片空寂。